北欧夫妇《NOSTOS》的repo

致亲爱的法医组( @From the Other Shore ,不知另外两位太太的LFT无法艾特抱歉,望知道的小伙伴告知,好让我去勾搭,不,是表达谢意):

昨天去了杭州APO,买到了这本南森太太在LFT和微博上宣的《NOSTOS》。回家之后就立刻看起来,抱歉,今天才拖着做出了repo。

认识(?)或者说是知道的是在LFT上,所以repo决定还是放在LFT上。

以上的废话写完,就是正题了。说实在的,比起对欧陆那几个捣蛋鬼的历史熟悉程度,我对北欧的历史基本是一无所知。大概比较了解的也只有北方战争。本家笔下的北欧夫妇甜腻温馨,这造成了我对典芬的误解。或者说是漠视。对我来说,典芬是温暖的和睦的。即使他们生活在寒冷的北方,我还是幼稚地认为他们相处时的温暖足以融化一切冰霜。平时看的典芬总是倾向小小欢快步调的,即使是提诺对独立的渴望撕毁了两人相处的宁静,我依旧认为他们总会重修旧好。在打开我对典芬认知的方面,《NOSTOS》的安利目标达到了。

凭着我那一丁点儿的历史库存和三位太太的注释,我把这四篇文字归在了一个较为连续的历史时期。当然这非常的不严谨。《十月之子》的时间应该是发生最早的,《来自瑞典的信》有一定的时间跨度,《雪中的奥德修斯》时间相对靠后。但《无神论者的节日》,由于不太了解社会主义在芬兰的发展时间等原因,无法做出一定的判断。我对这几个历史阶段毫无认知,这稍稍造成了一点理解困难。并不是说太太们的描述不到位,相反,太太们的描述在严谨和缓的表面下涌动着现实的残酷和暖暖的爱意。在不了解芬兰在二战中的立场和赤卫队在芬兰的发展,我无法更透彻的体会太太们想要传达的典芬由于历史和现实阻隔的无奈和深情。即使是这样,我也非常喜欢这四篇文字。

在文字方面,三位太太的功底都是一等一的棒。环境描写生动而贴切,笔调沉稳。那种灰暗刺骨的环境让人揪心。对典芬,还有丹挪,甚至是最后一篇中贝尔的两位朋友的把握都非常到位。

四篇文章中稍显轻松(因为是HE?)的是柒迟太太的《来自瑞典的信》。太太请您相信我,文章整体的精致掩盖了您在free talk里说的“迷之年龄差”(这个其实很萌)和悔悟感。再下来是许愿太太的《雪中的奥德修斯》。贝尔的隐忍的执着的感情让人流泪。丹和挪的相处也是亮点,缓冲了贝尔等待的焦灼和提诺的不想忘记的煎熬。提诺的情感像网一样丰沛,急切难捱晕眩还有对贝尔的爱意相互交织,把握得相当棒。最后是南森太太的两篇文,延续了LFT上不虐死人不罢休的气势(其实并没有啦,只是吐槽一下)。比起一起为信仰死去的《十月之子》,《无神论者的节日》表现出的的忧伤持续的时间更长。《十月之子》再让人心痛现实的残酷之余有一种莫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而《无神论者的节日》的悲伤缓慢如静水,慢慢悠悠却无法根除。“我只要你一个人点起的光辉。”配上提诺清澈坚定年轻的面容,这份执着和爱意让人想哭。“敬人生苦短,旅途漫长”,“敬爱情”,“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人,祝他们节日快乐。”贝尔尝到了名为爱情的佳酿。

在此,我用我比不上三位太太分毫的拙劣的文字表达我对《NOSTOS》的喜爱和对南森,柒迟,许愿太太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如此优美的文字和对我在叙事构思文字上的教导。感谢你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典芬,感谢你们带来的感动和眼泪。

 

 

                                                              8月9日

 

 

  文中“我只要你一个人点起的光辉。”“敬人生苦短,旅途漫长”,“敬爱情”,“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人,祝他们节日快乐。”摘抄于南森太太的《无神论者的节日》。四篇文章的名字来源于《NOSTOS》,若侵权,我表示万分抱歉并保证马上会删。


评论(13)
热度(30)